现代的人们,生活节奏快,工作压力大,无意中就会暴饮暴食或者喜欢肥腻食物来愉悦自己,释放压力。而且脑力劳动者居多,平时比较懒,喜欢久坐,缺乏运动,熬夜等所以大多数人都会肥胖超重,这些都会损伤脾胃功能,食物、水液运化不足,造成中医的痰湿体质。
痰湿之人常常感到乏力、没有饥饿感、少食腹胀、咳吐痰液、嘴巴发腻、口干,口气重,失眠、多梦易醒,胸胁部闷胀甚至疼痛。
西医观点:这一类情况多见于肥胖、脂肪肝、胆囊炎、超重、免疫力低下,易感冒等。
中医讲,“百病皆由痰作祟”,我们平时常说的“痰”多指感冒咳嗽时产生的黏液,但中医讲的“痰”并不是那么简单。痰被分为“有形的痰”和“无形的痰”。“有形的痰”,比如喉咙里堵着的痰,晨起吐出来的痰,感冒时气管里咳出来的痰,看得见摸得着;“无形的痰”,无迹可寻,它可能存在于人体的每个部位。可以是体内的痰液,也可以是乏力倦怠的症状,还可以是积聚的脂肪,脂肪肝、过多的血脂等。“有形之痰”主要存在于肺,这种痰产生后,可以通过咳嗽排出体外;“无形的痰”就比较麻烦了,痰湿阻滞经络、凝结成块,其停留在某一个地方就会形成该部位的结节、息肉、增生、肿块等。湿气重了,会导致痰的增加,而痰的出现,又会导致湿气更重,相互形成恶性循环。
痰湿体质的有什么特征呢?
1、舌苔厚腻,颜色大部分是偏白的,也可能夹杂着黄色;
2、腹胀,小肚子肥大,总有腹胀感,胃口差,口中黏腻;
3、头油很重,像打了摩丝一样,三天不洗可以捋成一团;
4、油光满面,发头面部爱出油油光满面,脸上长痘,易生痤疮、粉刺,别人出的汗,你出的是油;
5、大便不成形排便稀或大便不成形,大便粘滞,粘马桶,普遍比较酸腐臭;
6、口臭,睡觉容易流口水,每天晨起要吐痰;
7、油光满面,容易长痘、湿疹;
8、乏力犯困小腿发沉小腿发沉、发酸,全身乏力,就像是身体附着了重物。
9、容易出汗,汗粘腻,汗出后皮肤多凉。
以上几点,具备了5点以上,那基本可以断定就是痰湿体质。
中医认为,“怪病多由痰起”,肥胖、高血糖、高血压、高血脂、高尿酸、……的人基本上都是痰湿体质。还伴有失眠、易惊、心烦等。
那我们就应该用到千古痰湿第一方:孙思邈《备急千金方》的“温胆汤”。
“温胆汤”由半夏、陈皮、茯苓、甘草、竹茹、枳实组成,从配伍角度看,前面四味(半夏、陈皮、茯苓、甘草)就是大名顶顶的“二陈汤”,是治痰湿的总方,不管是有形的痰还是无形的痰,二陈汤都能给它化开。加上竹茹和枳实,降肺胃胆之气,整个方子化痰理气的作用很显著。
观看整个方子,其实“温”的作用不是很强的,竹茹、枳实还是偏于凉性的药物,所以学者们认为其实应该是“清胆汤”也许是后人在传抄时的谬误,毕竟“温”和“清”手抄写时很容易混淆。
中药口服味道不是很友好,现代人又不想委屈着自己,用温胆汤泡脚也是一个好的选择。
脚是人体三阴经的起点,三阳经的终点。泡脚的好处是,药性可以通过皮肤经络吸收,不需要通过口和脾胃这一关,效果能保证,还可以避免良药苦口,也能保护到脾胃。每天,将方中的药材熬水,煮30分钟左右,足部熏泡,每次20—30分钟。觉得麻烦的人,可以直接加工成“温胆汤”药材(或药粉),泡脚的时候,放置在热水中,省时省事。刚开始建议连续泡半个月,之后每周泡2-4次,泡脚时间在15分钟左右,泡至全身微微出汗即可。
每个人的情况也多有不同,温胆汤的辩证要点概括:眠差多梦、痰湿体质、情志抑郁。应用也需要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辩证加减组合,比如说归芍温胆汤、柴芩温胆汤等,需要找专业的中医专家来变换组合。
改变生活习惯也是很重要的,多多运动,清淡饮食,舒畅情志,规律作息,就能够顾护脾胃,维持源源不断的正气来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