冬春季流行感冒防护指引
发布日期:1736870400000 阅读:460

流行性感冒(简称:流感)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,冬春季高发,潜伏期短、传染性强、传播迅速、发病率高,容易引起大流行,主要表现为发热,头身疼痛,咽痛,鼻塞流涕,咳嗽咳痰等。

2024-2025年冬春季泰安地区气候多变、温差大及偏干燥,流感疫情风险增加,对儿童、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、体弱者构成较大威胁。预防应扶助正气,调和阴阳,增强体质;已感染者需辨证治疗,同时结合食养、中医非药物疗法等祛邪扶正;疾病恢复期,针对咳嗽、食欲不振等症状,可通过对症食养配合中医非药物疗法,加速脏腑功能恢复,促进全面康复。


成人预防方案

(一) 食养

1、卫表不固证

适应人群:平素易感冒咳嗽,鼻塞,喷嚏,伴有畏风畏寒等。

党参苏叶生姜饮:党参10克,紫苏叶10克,生姜10克,大枣(去核)2-3枚。

功效:益气固表散寒。

制法:将诸物洗净,上述药材放入锅中,加适量清水,煮约30分钟,代茶饮。此为1-2人量。

2、肺脾两虚证

适应人群:疲倦乏力,易感冒,咳嗽,或咯痰,胃纳差,口淡,大便不成型等。

补气扶正饮:党参10克,黄芪5克,山药20克,陈皮2克。

功效:补肺健脾。

制法:将诸物洗净,上述药材放入锅中,加适量清水,煮约30分钟,代茶饮。此为1-2人量。

3、气阴两虚证

适应人群:疲倦乏力,口干咽干或心烦,舌燥,大便难解等。

西洋参陈皮饮:西洋参5-10克,黄芪10克陈皮3克。

功效:益气养阴润燥.

制法:将诸物洗净,上述药材放入锅中,加适量清水,煮约40分钟,代茶饮。此为1-2人量。

(二)中医非药物疗法

1、中药沐足

适应症:平时易感冒,咳嗽鼻塞、打喷嚏等。

功效:温经散寒。

组成:紫苏叶20g 艾叶20克,桂枝20克。

2、呼吸操六字诀

站立放松,腹式呼吸,腹壁随吸气隆起,呼气时屏气2-3 秒,唇形似吹口哨,依次发“嘘”6 遍,“呵”6 遍,“呼”6遍,“吧”6遍,“吹”6 遍,“嘻”6 遍,每遍后调息,每天练10-20分钟。

 

儿童预防方案

(一) 食养

补气增免饮:党参10克,五指毛桃10克,茯苓10克,麦芽10克,乌梅10克

功效:补气健脾。

制法:将诸物洗净,上述药材放入锅中,加适量清水,煮约40分钟,代茶饮。此为1-2人量。

(二)中医非药物疗法

1、小儿推拿摩腹、捏脊

摩腹操作方法:用手掌掌面或食指、中指、无名指、小指的指腹贴附于小儿腹部,以腕关节屈伸旋转动作,带动前臂做环旋抚摩动作。顺时针、逆时针各操作100次。

捏脊操作方法:用双手拇指和食指作捏物状手形,自儿童腰骶开始,沿脊柱交替向前捏捻皮肤;每向前捏捻三下,用力向上提一下,至大椎为止,然后以食指、中指、无名指端沿着脊柱两侧向下梳抹;每提捻一遍随后梳抹一遍。操作5-10次。

2、平调五脏健儿操

调肝式:马步,两手提至两侧腰间握固成拳,拳心向上。将左拳向前冲出,同时旋转腕部变成拳心向右,吸气并大声喊出“哈”音,同时收紧拳头,共3次。收左拳换右拳冲出,动作相同,方向相反。

调心式:左弓步,两臂曲肘叠放在胸前,左手在上,右手在下,目视前上方,下颌微收。吸气的同时向两侧张开双臂,掌心向上,肘微屈,抬头后仰,稍停顿。呼气时两臂回收至叠放状态,上述动作重复3次。左脚收回并步,改为右弓步,重复上述动作。

调脾式:左弓步,两臂向前后伸直抬至平举,左手在前,右手在后,左手向后画圈,右手向前画圈,重复3次。左脚收回并步,改为右弓步,重复上述动作,方向相反。

调肺式:跨立同肩宽,双手呈抱球状抬至胸前,吸气时张开双手,呼气时恢复;双手下垂贴大腿,吸气时向左侧下滑,呼气时恢复,再次吸气向右侧下滑,呼气;两臂曲肘叠放胸前,吸气、抬左腿至屈90度,稍停顿,呼气时放下,再次吸气、抬右腿,呼气时放下。三个动作各重复3次。

调肾式:跨左脚至双足分立与肩同宽,左手举高,呈弧形,右手放于腹部肚脐处,吸气时向右侧侧弯,呈数字“6”状,呼气时恢复,重复3次。跨右脚至双足分立与肩同宽,重复上述动作,方向相反。

 

治疗期指引

(一) 食养

1、风寒证

适应症:发热恶寒,肌肉酸痛,头痛,鼻塞,流涕喷嚏等。

1)葱豉粥:大米50-60克,淡豆豉10克,葱白4-5节,生姜10克,精盐适量。

功效:疏风解表,解肌退热。

制法:将诸物洗净,葱白切成碎末备用,淡豆豉稍浸泡备用,大米稍浸泡,放入锅中,加适量清水,用文火慢慢熬煮,待熬煮米熟时,加入全部材料一起放入锅中,煎煮约15分钟即可。此为1-2人量。

2)葛根煲瘦肉:瘦肉200克,葛根30克,生姜、精盐适量

功效:解肌退热。

制法:将诸物洗净,瘦肉切片放入沸水中焯备用,上述食材一起放入锅中,加适量清水,武火煮沸后改为文火煲1.5小时,放入适量精盐调味即可。此为2-3人量。

2、风热证

主症:发热或未发热,微恶寒,咽痛,头痛,咳嗽,黄痰或无痰,便干,尿黄等。

1)岗梅根饮:岗梅根15克,土牛膝10克,薄荷3克。

功效:疏散风热,解毒利咽。

制法:诸物洗净,岗梅根、土牛膝放入锅中,加适量清水,煮约30分钟,再放入薄荷煮约5分钟,代茶饮。此为1-2人量。

2)橄榄炖瘦肉:瘦肉100克,青橄榄3-5枚,生姜、精盐适量。

功效:清热利咽止痛

制法:上述食材洗净,瘦肉切块,放入沸水中焯水备用,上述食材一起放入炖盅,加适量清水,隔水炖约1小时,放入适量精盐调味即可。此为1-2人量。

备注:3-6岁儿童,使用上述药膳剂量的1/3;6-12岁儿童,使用上述药膳剂量的1/2;12-16岁儿童,使用上述药膳剂量的2/3.

(二)中医非药物疗法

1、刮痧疗法

适应证:发热伴恶寒,头痛,肌肉酸痛等。

部位:两侧足少阳胆经风池穴至肩峰、两侧足太阳膀胱经大杼穴至肺俞穴。

操作方法:将刮痧油均匀涂抹在操作部位,刮痧板与皮肤呈45°,由上到下,力度及速度要均匀,以患者能耐受为主,透痧即止

2、艾灸疗法

适应证:头痛,痛引肩颈部及背部,恶寒重等。

功效:疏风散寒解表.

选穴:风池穴,风府穴,

3、穴位按摩

适应证:咽喉肿痛,伴或不伴咽干,咳嗽,咽部痰粘、异物感等。功效:清热利咽消肿。

选穴:列缺穴、少商穴、合谷穴。

恢复期食养指引

(一)咳嗽

1、陈皮生姜饮:陈皮3克,生姜10-15克,大枣2-4枚(去核)。

功效:健脾散寒止咳

制法:将诸物洗净,上述药材放入锅中,加适量清水,煮约40分钟,代茶饮。此为1-2人量。

2、南北杏煲瘦肉:瘦肉300克,南杏仁10克,北杏仁10克,党参10克,生姜、精盐适量。

功效:补肺健脾,止咳化痰。

制法:上述食材洗净,瘦肉切片,放入沸水中焯水备用,上述食材一起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,武火煮沸后改为文火煲1小时,放入适量精盐调味即可。此为2-3人量。

3、姜片搓热天突穴:生姜片

功效:疏风散寒止咳。

制法:将姜片炒热后,置于天突穴反复来回擦拭,每天1-2次,连续3-5天即可。

(二)食欲不振

1、砂仁麦芽饮:砂仁3-5克,炒麦芽10-15克,党参10-15克

功效:温中健脾化湿。

制法:诸物洗净,上述药材放入锅中,加适量清水,煮约40分钟,代茶饮。此为1-2人量。

2、鸡汁粥:鸡半只,大米60-80克,陈皮2克,大枣2-3枚(去核),生姜适中。

功效:补中益气.

制法:将诸物洗净,鸡肉切块放入沸水中焯水备用,再放入适量清水煮1小时,取鸡汁备用;大米稍浸泡,生姜切丝,将全部材料一起放入锅中,加鸡汁,煮至粥成即可。此为2-3人量。

3、中药热奄包:莱菔子、紫苏子、白芥子、吴茱萸各50克.

功效:温中散寒,行气消胀。

制法:上述药材装入布袋中,放入微波炉加热片刻,置于神阙穴,进行热敷,每次热敷约20-30分钟,每天1-2次,连续使用3-5天或症状缓解即可停用。